合資合作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,然而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卻并未與汽車產業規模匹配。記者從剛剛在天津濱海新區閉幕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(泰達)國際論壇上獲悉,為推動汽車強國戰略,中國正力求提升自主技術創新能力。濾網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介紹說,今年1月至7月,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350萬輛和1330萬輛,同比增長9.5%和8.2%。“盡管最近這幾年增長趨勢有放緩的跡象,但今年的產銷量增長仍可能達到8.3%左右。”
建成汽車強國是中國汽車工業長久以來的發展目標。從總量看,中國汽車年產量已經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,成為名符其實的汽車大國。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,中國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依然任重道遠。
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認為,中國汽車工業基礎不強,盡管重視生產,重視能力建設,但缺少對科研開發的足夠重視。當前民族汽車工業仍存在不少問題,自主品牌汽車的技術突破是核心之一。而汽車是技術密集型產業,技術如果不提升、不突破,就很難成為汽車強國。濾網
盡管還突出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不強、缺少核心技術優勢、配套服務不夠完善等問題,但北京汽車集團副總經理陳江認為,當前中國建設汽車強國面臨著重大歷史機遇。“中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,強大的宏觀經濟必然推動產生強大的汽車工業,從世界的汽車歷史發展情況來看,德國、美國、日本都是如此。因此中國的汽車工業也將搭乘宏觀經濟快車實現加速超越。”
“我們要在開放的情況下做強自主品牌。”董揚說,面對重大發展機遇,在國際合作中進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是大勢所趨。他表示,合資企業應加大自主研發力量。希望合資合作從單純生產向生產和研發并重轉變,由單純的在中國銷售向中國和海外兩個市場銷售轉變。
專家認為,中外汽車企業應該在高端裝備、技術部件、關鍵材料加強合資合作。中國已經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,完全有條件在中國建立全套的汽車生產體系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王曉明認為,中國的汽車業面臨新科技與產業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。國際金融危機以來,全球掀起了以綠色、智能為特征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的發展熱潮。這一趨勢必將引發世界汽車產業形態和產業格局的新變化。中國應把握機遇,盡快制定汽車強國戰略。濾網來源:新華網